您目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及活动 > 新闻
2025-03-31
专业指南 | 金相分析中的关键一环—腐蚀及腐蚀剂
来源: 作者: 浏览:166
金相分析中腐蚀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,其核心作用在于通过选择性溶解或氧化金属表面,揭示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(如晶粒、相分布、缺陷等)。以下是腐蚀的必要性及原理的详细解释:
Part.01 腐蚀的必要性
1.增强显微组织对比度
抛光后的金属表面光滑且高度反光,在显微镜下呈现单一亮白色,无法区分晶界、相界或夹杂物。
腐蚀通过选择性侵蚀晶界、相界面或特定相,形成凹凸结构或氧化层,利用光学反射差异(如晶界凹陷导致散射增强)凸显显微组织。
2.暴露微观结构特征
晶界原子排列不规则,化学活性高,优先被腐蚀剂攻击,形成沟槽。
不同相的耐腐蚀性差异导致选择性溶解(如钢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反应速率不同),从而显示多相结构。
3.消除机械加工伪影
抛光过程可能引入划痕或变形层(如冷作硬化层),腐蚀可去除表面应力层,暴露真实组织。
Part.02 腐蚀的物理化学原理
1. 晶界优先腐蚀机制
晶界处原子排列松散,存在位错、空位等缺陷,化学势高,腐蚀剂(如硝酸酒精溶液)优先沿晶界渗透并反应。例如,钢铁样品在4%硝酸酒精中,晶界处的铁原子快速溶解,形成网状暗线(晶界形貌)。
2. 相选择性溶解
不同相因成分或结构差异,腐蚀速率不同。例如:
钢中的铁素体(α-Fe):易被硝酸腐蚀,呈现浅色
渗碳体(Fe₃C):耐腐蚀性强,保持凸起或深色;
奥氏体(γ-Fe):需特定腐蚀剂(如苦味酸溶液)才能显示。
3.氧化与着色效应
某些腐蚀剂(如热染法)通过氧化反应在表面生成厚度不一的氧化膜,利用光的干涉效应产生颜色差异(如钛合金热染后不同相呈蓝、黄等颜色)。
Part.03 腐蚀方法分类
1. 化学腐蚀
常用试剂:硝酸酒精(钢铁)、Kroll试剂(钛合金)、混合酸(铝合金)。
操作:将样品浸入或擦拭腐蚀剂,时间通常为5–60秒,需根据材料调整。
2. 电解腐蚀
适用场景:难腐蚀材料(如高温合金、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)。
原理:施加电压加速离子迁移,精准控制腐蚀深度,减少过腐蚀风险。
3. 热腐蚀(热染)
用途:区分钢中奥氏体与马氏体,或钛合金中的α/β相。
方法:加热样品至200–400℃,在空气中氧化表面,通过氧化膜颜色差异显示组织。
Part.04 常用腐蚀剂和时间

Part.05 注意事项
1. 安全防护:腐蚀剂多具强腐蚀性(如氢氟酸),需在通风柜中操作,佩戴防护装备。
2. 清洗彻底:腐蚀后立即用酒精或去离子水清洗,避免残留试剂持续反应。
3. 参数优化:对新材料需预实验确定腐蚀剂配比和时间,避免过/欠腐蚀。
通过腐蚀揭示的显微组织信息,可直接关联材料的力学性能、失效机制及工艺优化方向,是金相分析的核心技术环节,领拓仪器提供专业的金相制样和分析设备及方案。
上一篇:领拓聚焦 |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预赛(中飞院)
下一篇:秒杀传统!形创三维扫描仪钣金插件颠覆检测效率